分類: 全球新聞
王毅談釣魚島問題
新華社東京11月25日電(記者姜俏梅 葉珊)當地時間11月25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東京就釣魚島問題應詢表示,中方高度關注釣魚島最近的情況。事實是,近一段時間,日方一些來歷不明的漁船反覆頻繁進入釣魚島敏感海域,中方不得不作出必要反應。對於這個問題,中方立場是明確的,我們將繼續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同時也提出三點希望:一是雙方要切實恪守中日達成的四點原則共識;二是要避免在敏感海域採取使事態複雜化的行動;三是一旦出現問題,應及時溝通,妥善處理。王毅說,中日雙方應共同努力,真正把東海建設成和平之海、友好之海、合作之海,這符合中日兩國人民的根本和長遠利益。
王毅會見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
新華社東京11月25日電(記者姜俏梅 葉珊)當地時間11月25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東京會見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
王毅首先祝賀福田康夫牽頭成立的“亞洲共同體文化交流機構”開始運作,相信機構將爲促進中日民心相通、助力兩國關係改善作出積極貢獻。王毅表示,近年來中日關係重回正軌並持續發展,值得雙方共同珍惜和維護。新形勢下,中方願同日方共同努力,在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和四點原則共識精神基礎上,落實好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增進互信,推動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中日在亞太區域合作問題上可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共同致力於本地區繁榮振興。中方歡迎日方把握中國發展新機遇,更多分享中國發展紅利。
福田康夫表示,中國近年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疫情防控率先取得重大成果。日中同爲有重要影響的國家,發展穩定的日中關係、深化日中交流合作,對地區和國際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近期日中將在經濟、文化等領域舉辦多場民間線上交流活動,我本人及“亞洲共同體文化交流機構”願爲促進日中兩國人民友好發揮積極作用。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舉辦“新時代的中日關係:課題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
國臺辦迴應臺灣未能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劉潔妍、高歌)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5日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朱鳳蓮主持發佈會並答問。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提問:臺灣未能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島內業界及輿論普遍擔心,臺灣傳統產業將會陷入嚴重危機,並陷入對外經貿孤立的狀態,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回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簽署是大家非常關注的一件事情,這是一個現代、自由、高質量、互惠的大型區域自貿協定,它的簽署標誌着當前世界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啓航,意味着成員之間在貿易、投資等方面都將實現高水平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也必將爲區域和全球經濟復甦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我們注意到,當前島內各界對於臺灣經濟未來的發展,尤其是傳統產業可能因此遭受的衝擊感到擔憂。我們再次重申,歡迎臺灣同胞、臺灣企業到大陸投資、創業、生活,參與和融入大陸經濟發展,共享大陸發展的戰略機遇。
另有新華社記者問:第二次提問,臺灣各界對於臺灣未能加入RCEP表示了擔憂和憂慮,但是民進黨當局卻宣稱臺灣未能加入RCEP的原因是因爲大陸設下了要求臺灣接受“一國兩制”的障礙。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價?
朱鳳蓮回答:一箇中國原則是中國臺灣地區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前提,只有回到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的正確道路上來,兩岸才能共享發展和繁榮,臺灣才能在國際上共享偉大祖國的尊嚴和榮耀。
關於臺灣地區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問題,以往在兩岸雙方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背景下,兩岸雙方曾就此展開過接觸,臺灣方面是有過機遇的。但是,大家看到了,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一手破壞了這樣的局面。一箇中國原則不能得到維護,兩岸政治互信不復存在,民進黨當局破壞兩岸關係、損害臺灣經濟的惡果就會一步一步顯現。
歐盟發佈促進移民融入多年行動計劃
新華社布魯塞爾11月24日電(記者沈忠浩 李驥志)歐盟委員會24日發佈一項多年行動計劃,旨在促進外來移民融入歐洲社會。
據歐盟委員會介紹,該行動計劃明確了有針對性的支持措施,考慮到了性別、宗教背景等可能對移民融入歐洲社會帶來挑戰的因素。
根據這一行動計劃,歐盟未來7年採取的重點措施涉及移民的教育和培訓、就業和技能認定、健康服務、居住條件等方面。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馬加里蒂斯・希納斯表示,融入和包容性政策對新移民和歐洲當地社會至關重要,有助於增強社會凝聚力,提振歐洲經濟。
據統計,歐盟以外出生的歐盟公民約爲3400萬,佔歐盟總人口的8%。
國臺辦:限制兩岸經貿交流將嚴重損害臺胞臺企的發展利益
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劉潔妍、高歌)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5日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朱鳳蓮主持發佈會並答問。
香港中評社記者:臺灣地區被RCEP排除在外,島內有學者建議深化ECFA纔是關鍵,希望進一步達成ECFA相關貨貿、服貿協定,關於ECFA未來談判的前景和信心,新聞發言人有何建議?
朱鳳蓮回答:十年前,兩岸是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籤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也就是ECFA,爲兩岸企業和民衆帶來巨大利益。民進黨爲謀求政治私利,以種種手段干擾限制兩岸經貿交流合作,號稱要與大陸經濟“脫鉤”。他們蓄意阻撓兩岸服貿協議生效,結果就是導致臺胞臺企直接喪失了本應享有的發展先機,嚴重損害臺胞臺企的發展利益。
我們再次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也是兩岸協議簽署和執行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如果民進黨當局執迷不悟,一意孤行,只會給臺灣經濟帶來更多障礙。
國臺辦:臺胞臺商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參與各地扶貧
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劉潔妍、高歌)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5日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朱鳳蓮主持發佈會並答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國網記者提問: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到11月23日,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832個貧困縣已全部脫貧摘帽。請發言人介紹臺商臺企參與大陸脫貧攻堅的情況。
朱鳳蓮回答:11月23號,貴州宣佈全省貧困縣摘帽,這標誌着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832個貧困縣已經全部“清零”。這個成果舉世矚目。在這個過程中,廣大臺胞臺商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積極回饋社會,以直接投資、技術引進、助力就業等形式參與了各地扶貧攻堅工作,爲羣衆增收、民生改善作出積極貢獻。
我們看到,他們在廣西山區修建了500座“同心水櫃”,解決當地貧困羣衆飲水難題;在遼寧彰武建立了上千畝西蘭花種植基地,產品遠銷東南亞;他們甚至在甘肅古浪沙漠地區引種火龍果,帶領當地羣衆一起致富……這樣的例子很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832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中,位於“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甘肅省廣河縣今年2月份實現脫貧摘帽,全國臺企聯、各地臺協和廣大臺商臺企積極參與其中。在產業、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實施了160多個扶貧項目,投入和捐贈超過6000萬元人民幣。有42所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基礎設施或修繕或新建,極大改善、提升了當地的教學條件;有10多家臺企和廣河縣簽訂了長期用工協議,組織輸轉勞動力8000餘人,創收近1.5億元,爲廣河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作出積極貢獻。
在我們的接觸當中,有臺商朋友說,“我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從臺灣鄉下過來,到了這邊就是一家人,不能光我一個人賺錢,要和大家一起、和當地鄉親們一起致富。”也有臺商朋友說,“兩岸一家親,兩岸關係好,兩岸人民纔會好,臺商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當然要挺身而出,回饋社會。”
在這些臺商朋友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大陸人和臺灣人是一家人,一起商量一起打拼。他們和鄉親們一起爲美好生活打拼,充分體現了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情懷和擔當。我們爲他們點贊,也期待更多的臺商朋友能夠參與進來。
埃及專家:與世界共贏體現中國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人民網開羅11月22日電(記者 景�h)11月21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峯會第一階段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埃及新聞總署政治院研究員、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侯賽因・伊斯梅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侯賽因・伊斯梅爾認爲,本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深刻表明,全球迫切需要爲全人類的健康安全共同努力。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讓整個世界受益,也爲國際抗疫合作樹立了榜樣。本次G20峯會上習近平主席的講話,讓我們再次看到中國毫無保留向世界分享抗疫經驗和成果的誠心與決心。中國願同各國在開展疫苗研發、生產、分配等各環節加強合作,並履行承諾,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和支持,努力讓疫苗成爲各國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產品。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侯賽因・伊斯梅爾高度讚賞習近平主席在峯會上就全球抗疫合作提出的一系列務實舉措,“比如重要醫療物資貿易自由化、健康碼國際互認機制等舉措都很有操作價值,具有指導意義。”
新冠病毒大流行產生的快速而巨大的衝擊以及防控措施造成的經濟停擺使世界經濟陷入嚴重收縮。世界銀行6月8日發佈的半年度《全球經濟展望》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收縮5.2%,爲幾十年來程度最深的衰退。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13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則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爲1.9%,並在2021年增速至8.2%,成爲唯一在2020年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侯賽因・伊斯梅爾表示,在新冠疫情被有效控制後,中國經濟率先恢復正增長並立即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證,它向世界釋放了互利共贏的積極信號,爲全球經濟復甦注入動力。我們不可否認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所作出的貢獻,中國一直是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連續7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超過30%。本次G20峯會上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繼續秉持與世界共贏的姿態,提出將實現更加包容的發展,會繼續幫助發展中國家克服疫情帶來的困難,這將爲世界經濟增加穩定因素。
他認爲,新冠肺炎疫情凸顯了全球治理存在的短板。國際社會都很關心後疫情時代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也很關注二十國集團將發揮怎樣的作用。針對這一問題,習近平主席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堅持多邊主義,堅持開放包容,堅持互利合作,堅持與時俱進,符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宗旨,世界需要向中國學習這種善良與智慧。
侯賽因・伊斯梅爾指出,中國在多個場合都呼籲建立更公正、公平和多極化的國際秩序並積極履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承諾。中國認爲當前的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不能完全改變,也不能保持不變的思想,這個論斷充滿着深刻的哲學思辨。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不應是一個國家的“獨奏曲”,而應該是不同國家的“交響曲”,希望各國都能爲建設更好世界而努力,希望每個人都能享受到人類社會發展的紅利。
中國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引發歐洲各界關注
人民網布魯塞爾11月25日電(記者 鄭彬)日前,中國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消息在歐洲引起了廣泛關乎。歐洲航天局專門在其官網和推特上發文介紹了此次任務詳情以及中歐相關合作。
歐洲航天局表示,嫦娥五號以中國月亮之神嫦娥的名字命名,由月球軌道器、着陸器和上升探測器三部分構成。本次任務計劃採集2公斤月球樣本並帶回地球,這將是1975年以來人類首次開展此類月球探測採樣活動。
Snapchat上線類似TikTok功能 每天打賞100萬美元
此外,歐洲航天局還介紹說,在嫦娥五號發射後的兩個關鍵階段,歐洲航天局將使用其位於南美洲的庫魯航天中心和位於非洲的馬斯帕洛馬斯航天基地,爲探測器提供數據傳輸中繼服務,協助位於北京的航天控制中心確認軌道任務狀態。我們很高興能夠運用自身的觀測網絡爲這一激動人心的探月活動提供支持!
歐洲媒體對此次探月任務同樣給予了高度關注。歐洲新聞臺報道說,如果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取得成功,中國將成爲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具備從月球採集樣本能力的國家。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物理天文系的迭戈博士在接受該臺採訪時表示,此次任務計劃在23天內帶回月球樣本,如能成功將是了不起的成就。最大亮點是探測器將對月球表面火山地帶深達2米的土壤進行採樣,這將幫助人類更好探究月球、太陽和宇宙起源。迭戈博士同時表示,對於中國此次任務外界不應從太空競賽的角度加以解讀。對宇宙的探索是全人類共同的願望,期待中方此次探測任務推動更多國際合作。
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舉行
本報北京11月24日電 國務院副總理、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中方主席胡春華24日與俄羅斯副總理、委員會俄方主席切爾內申科共同主持召開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
胡春華表示,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先後四次通電話,就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推動中俄關系發展和務實合作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克服疫情影響,各領域合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中方願與俄方一道,認真落實好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繼續加強抗疫領域合作,努力穩定和拓展貿易合作,力爭今年雙邊貿易額實現正增長,大力推進農業領域合作,深化戰略性大項目、科技創新等合作,推動中俄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爲兩國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做好準備。
切爾內申科表示,俄羅斯把發展俄中關係作爲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今年以來俄中合作經受住了疫情考驗,實現了新的發展。俄方願與中方進一步加強貿易、投資、農業等各領域合作,培育更多戰略性大項目,推動互利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雙方一致同意,進一步優化委員會機制,加強重大合作事項協調落實,爲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注入新的動力。
本次對話以視頻方式舉行。會後胡春華與切爾內申科共同簽署了會議紀要。
第四屆國際展望大會聚焦優勢資源分享
26 11 月, 2020
全球新聞
No Comments
Yetta Veblen Yetta Veblen
第四屆國際展望大會聚焦優勢資源分享
據新華社惠靈頓11月25日電 (記者郭磊、盧懷謙)第四屆國際展望大會25日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大會圍繞如何分享優勢資源,以及疫情後的國際產業合作、經濟社會發展等議題展開討論。來自新西蘭、中國等12個國家的60餘位國際政要、知名學者、商界領袖等參加本屆大會。大會在新西蘭奧克蘭舉行線下主場活動。
國際展望聯合會輪值主席、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在視頻講話中說,世界應該選擇多邊主義而非單邊主義,自由貿易而非保護主義,共存而非強權,對話而非對抗,文明理解而非文明衝突。
本屆大會由國際展望聯合會和中國經濟信息社共同主辦。前三屆大會分別在新西蘭奧克蘭、中國杭州和阿聯酋迪拜舉行。
高管稱”得屌絲者得天下”,小米:個人言論,已批准辭職
樑鳴作品《日光之下》首映口碑獲贊 終極預告曝光
軒逸從此不在低調、價格大跳水。
離譜!哈蘭德歐冠12場16球破紀錄 本賽季已進23球
全球